今年,咖啡市场迎来了艰难的一年。
疫情是重要因素,咖啡店本就是一个投入大、回本周期长的行业,若没有现金流的支撑,则很快会面临淘汰。
而咖啡馆在中国市场,长期以来承载的是社交功能,售卖咖啡更是售卖空间,一旦咖啡馆失去了“空间”这一优势,业绩就会随之下降。
这也造成咖啡馆在疫情后的恢复期,比餐厅、奶茶更加漫长,目前餐饮业都已经开放,但咖啡行业在元气大伤之后,还没有恢复从前的光景。
据极光大数据统计,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,国内大约有七成的餐饮企业暂停门店营业;其中咖啡服务行业的停业率达到83.3%,明显高于其他细分餐饮行业。
疫情期间餐饮业停业数据,图源极光大数据疫情期间餐饮业停业数据,图源极光大数据
一波咖啡闭店潮也随之来临。
今年年初,连咖啡开始在全国大规模闭店,到6月份,连咖啡北京门店已显示无服务,而最高峰的时期,连咖啡在北京地区门店有60家左右,上海也仅剩几家还在营业,彼时,上海某连咖啡门店人员表示:疫情期间关了差不多200多家门店。
几乎相同的时间,COSTA也加入了关店的大军,今年6月底,COSTA在青岛的门店全线撤出市场,目前,COSTA在中国多个城市的关店,北京及江浙地区也有部分门店关闭。
就连星巴克也曾预计新冠疫情将导致第二季度销售额下降高达32亿美元,因此也宣布未来18个月计划关闭400家门店。
行业的头部品牌日子都不好过,更何况没有雄厚资本支撑的咖啡单体店和小型连锁店。
在倒闭潮中,小型单体店大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被淘汰。
但是对大型连锁品牌来讲,资金并非是闭店的唯一原因。
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连线Insight,COSTA的闭店之举并非因为资金问题,而是战略需要,COSTA被可口可乐收购了之后,发展战略迎来了变化,从传统门店布局转向了多元化渠道。
对此,COSTA也表示,疫情对餐饮业的冲击及消费者行为的改变,促使他们加速实施以消费场景为核心的多元化管道战略,在中国,COSTA将不断拓展和覆盖不同的消费场景,建设全管道的咖啡品牌。
对咖啡行业来说,主要靠空间售卖的日子可能要结束了,接下来需要的是向多渠道、多场景的进化。
在朱丹蓬看来,随着中国的咖啡消费者越来越专业,产业端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,场景以及产品的同质化会随之变高,这个是整个行业发展面临的一个尚待解决的痛点。
咖啡有自身的问题,也面临新茶饮品牌崛起带来的冲击,在竞争之下,两者的界限也在变得更加模糊,摆在消费者面前的,可能是喝一杯咖啡还是奶茶的抉择。